视力保护色: | ||||
山东省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第12期) | ||||
| ||||
编者按:2022年10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6部门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发改农经{2022}878号),部署在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时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充分发挥"赈"的作用.为指导各市更好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现编印工作专刊,及时通报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遴选推介各市县各部门典型做法经验.本次刊发宁津县以工代赈工作的经验做法,供各市学习借鉴.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1日 深化探索 善作善为 持续打造以工代赈宁津样板 今年以来,宁津县全面落实上级以工代赈工作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持续巩固深化拓展以工代赈新成效,在"1253"以工代赈工作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完善提升,从机制,范围,模式,流程,奖惩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以工代赈工作走深走实. 一,"五项机制"推进.健全宁津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牵头领衔推进机制,高位统筹,纳入考核,保障要素,顶格推进.健全宁津县以工代赈人员组织培训机制,树立鲜明政策导向,充分依靠基层党组织,精准岗位供需,扎实开展培训.健全宁津县以工代赈项目谋划生成机制,明确项目谋划储备标准,突出就业带动能力强,报酬发放比例高的项目优先储备,重点支持.健全宁津县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机制,确保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健全宁津县以工代赈全过程监管机制,发改,人社,审计,乡镇,国企等部门单位协同发力,全程参与,闭环监管. 二,"两本台账"扩面.一是拓展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台账.聚焦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国债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项目,优选行业部门管理能力强,带动就业人员多,劳务报酬发放有保障的项目,纳入<宁津县以工代赈项目台账>,推动项目主体既节本增效,又担当社会责任.今年以来,已动态充实入库以工代赈项目27个,其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16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域11个,年度计划投资11.8亿元,预计带动236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852万元,为1633人开展安全和技能培训.二是拓展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台账.依托乡镇(街道)以工代赈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从农村贫困人员,低收入群体向城乡就业困难群体拓展,完善<以工代赈劳务人员台账>,目前已登记入库315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093人,城镇低收入人口57人,年龄均在50-68岁之间. 三,"三种模式"引领.结合项目特点,明确全县推广实施以工代赈需选择的三种组织模式.一是"行业+国企+乡镇"模式.明确由国企当业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乡镇具体组织务工群众.如在农产品骨干保鲜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由国企瑞宁公司担任业主单位,津城街道组织辖区内以工代赈人员与瑞宁公司衔接上岗,邮政管理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管.该项目设置有安装工,木工,保管员等9种岗位,已累计吸纳以工代赈务工人员82人,开展技能培训5次,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259.2万元.二是"乡镇+集体+村民"模式.明确由乡镇当业主,村集体为施工方,引导村民组建施工队伍.如在宁津县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二期)建设过程中,大曹镇政府是业主单位,采用包括入户解说,广播宣传,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和项目介绍,让群众知晓以工代赈政策及项目建设情况;村集体发动村内留守劳动力组成施工队伍参与项目建设,设置土石方清表,开挖,回填,转运,管线铺设,安装等务工环节;村民为自己改造供水设施,既保证了工程质量,还能实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该项目共吸纳以工代赈务工群众396人,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91万元.三是"村委会+集体+村民"模式.明确由村委会当业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召集当地务工群众直接实施.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投资小,门槛低,持续时间长,村委会负责监督,验收,发工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本村村民进行村庄整治,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如张大庄镇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已累计为30人发放劳务报酬7万余元. 四,"五大关口"严控.紧盯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高效推进.一是严控项目谋划关.深刻把握"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重点把控项目前期手续要全,资金要有保障,能够较好落实以工代赈政策,发挥以工代赈效益.二是严控务工组织关.充分发挥镇村桥梁纽带作用,重点把控以工代赈务工人员登记范围准确,与项目业主单位实行双向对接,与施工单位实行双向选择,达成一致后签订劳务协议,实现就近就业.三是严控报酬发放关.创新开发赈银直联管理系统,推行劳务报酬"一卡通"发放,即由银行通过社保卡号向以工代赈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发放信息及时上传赈银直联管理系统,做到实时监管.四是严控技能培训关.严格开展岗前培训,以工代训,专业技能和安全培训等,切实提高群众技能素质,实现务工既拿报酬,又长技能.深刻领会"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的政策内涵,尽可能多的开发务工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长久就业.五是严控项目推进关.重点把控项目各环节手续资料均需对以工代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监管责任人均需到场,以工代赈各项制度,台账均需落实到位. 五,"三项措施"奖惩.一是用好<农村干部系统化管理办法>.对组织务工保障有力的村干部或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给予补贴报酬,社会关怀,办公经费,政治激励等奖励支持.二是用好"信用+"机制管理.对表现优异的项目方授予诚信示范项目单位,并作为后续承接以工代赈项目的重要参考.对存在弄虚作假的项目方,直接列入黑名单.三是用好"智慧宁津"公示平台.及时公开以工代赈项目及务工人员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防止群众身边的微腐败. | ||||
(编辑:)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全文下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