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山东省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第13期)

编者按:2022年10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16部门下发《关于印发<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发改农经〔2022〕878号),部署在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时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充分发挥“赈”的作用。为指导各市更好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现编印工作专刊,及时通报各方面工作进展情况,遴选推介各市县各部门典型做法经验。本次刊发日照市岚山区以工代赈工作的经验做法,供各市学习借鉴。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26日  

     


日照市岚山区创新实施“2354”工作法

以工代赈出“丰景”


近年来,日照市岚山区按照国家、省发展改革委工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创新实施“2354”工作法,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增收致富动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发展新成果。

一、两项机制抓落实。一是建立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明确由发展改革、农业农村、财政等16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细化职责,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强化对重点任务和用工环节全过程指导。二是用足用好以工代赈“党建+”工作机制,“握拳发力”“新质生产力”赛道,以党建赋能助农增收新途径,帮助群众就近务工,实现“顾家又增收”。

二、“三步走”抓谋划。一是注重政策宣讲,通过开展以工代赈政策解读会、发放知识手册、媒体宣传等方式,推广以工代赈经验做法,夯实群众基础。二是开展项目摸底,依托岚山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平台,充分发挥岚山茶、海、牧、农等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及当地农民就业需求,提前开展劳务摸底、项目计划编制、手续办理等工作。三是形成项目清单,从交通、农业农村等领域筛选适合实施以工代赈的项目,建立“重推”“农推”两张项目清单,力争全年带动务工人数5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1000余万元。

三、“五个一”模式抓推进。持续优化项目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保领导、一个包保单位、一支队伍、一抓到底“五个一”工作模式,确保项目快突破、快开工、快建设、快见效。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万元,支持茶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围绕难点堵点,每月定期到一线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强化节点管理,落实推进措施。截至目前,推广实施以工代赈及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已累计吸纳务工人数300多人、发放劳务报酬30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务工难题,让老百姓实现了不出镇村就可“坐地生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四方监管保实效。日照市岚山区建立了由乡镇街道、项目主管单位、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四方共保赈济效果的项目监管机制。乡镇街道设立以工代赈工作专岗,及时反馈当地群众务工需求。项目主管单位负责督促项目按时开工、签订用工协议、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按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等工作。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及时拨付以工代赈专项资金,保证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以工代赈实施情况督导检查,推动创新信用手段,对恶意拖欠务工工资的施工方列入失信名单,精准保障当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编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