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保护色:
坚持“四个突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作出重大部署,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坚持“四个突出”,奋力谱写乡村振兴东光新篇章。

       突出粮食安全,夯实“国之大者”根基。东光县立足县情实情,多措并举确保多打粮、作贡献。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用途管控,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占补平衡责任机制,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近3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今年继续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按要求按期完工。认真落实种业振兴,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良种率达100%。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帮扶服务,实现447个村农技员全覆盖。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导向作用,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98%。近3年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每年稳定在44万吨以上。

突出生态宜居,打造美丽乡村样板。东光县把人居环境提升当成“一把手”工程,亲自抓、时时抓,直到抓出成效。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建立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全县改厕率达76%。按照统筹规划、连片建设、梯次推进、迭代升级的路径,突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东光县创建市级美丽乡村71个,省级美丽乡村57个。同时争取沧州市唯一大运河沿线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项目,预计10月底前竣工。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擂台赛”,东光县人居环境明显提升,麒麟卧村获评“2023年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加强文明治理,发布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倡议书,减轻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支出负担。持续巩固农村扫黑除恶成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多元化机制。

       突出改革创新,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东光县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60%。加强“三资”管理规范化,紧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涉农惠农资金发放、乡村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等关键领域,引导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目前完成率60%,入围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试点。培育龙头企业特色化,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东光县建成农业园区9个,其中省级园区2个,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农业企业10家。2023年企业总产值15.9亿元,推动小麦、羊肚菌、中草药等产业延伸产业链。

       突出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力量。东光县抓实党建基础,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党建资源向乡村聚集。深化实施万人示范培训,实现乡镇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轮训全覆盖,引导下沉工作队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发挥作用,加速形成人才队伍。依托大运河资源优势,构建红色党建文化带,打造了八街、小邢、麒麟卧、油坊口等党建示范点,重点打造10个村实现“一村一品”。灯明寺镇东于村成功申报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项目,争取省级项目资金400万元,成立党建加强班,以“组团式”帮扶赋能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要素资源,做好红色资源文章,努力让红色村庄焕发振兴活力。


(编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全文下载]:
分享到:
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